醫學論文中量和單位使用時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中國病理生理雜誌1999年第4期第15卷標準與實施

作者:陳詠梅王蔚良

單位:暨南大學學報編輯部(廣州510632

GB3100—3102—93《量和單位》的新標準於1993年頒布以後,國家要求在199571日以後出版的科技書刊、報紙、新聞稿件、教材、產品銘牌、產品說明書等,在使用量和單位的名稱、符號、書寫規則時都應符合新標準的規定。國家強制性要求各行各業執行量和單位的國家標準,是促進我國科學技術與國際接軌的有力措施,是國際間交流的需要。

醫學是涉及多種領域的一門綜合性學科,醫學論文中使用有關的物理量和單位的機會很多,尤其涉及的量和單位的種類較繁雜。長期以來,醫學領域有許多的量和單位已形成了本行業的習慣用法,但並不一定準確,且與國際標準存在較大的差距,作者往往認為同行一看就懂,改為法定計量單位以後反而不容易看明白,因而在思想上就不願接受新標準,執行中將會有很大的阻力。目前尚未就有關醫學領域的量和單位制定專門的標準。作者,編者在寫作及編輯過程中遇到這方面的問題較多,也頗為棘手,即使查閱了相關的標準和書籍也仍有一些問題得不到圓滿的解決。有必要將醫學論文中常見的一些量和單位的問題歸納總結,準確地理解國家標準的原則及其含義,並結合文獻對一些暫未定論的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和探討,以便在實際的操作中能較好地執行量和單位的國家標準。

一、醫學論文中量和單位使用時常見的問題:

(一)量名稱:

1)不規範用法:主要是使用已廢棄的量名稱,新標準對科技領域中常用的614種量均給出了規範化的名稱和符號,由於受傳統習慣的影響,醫學衛生領域仍然在使用以下的不規範的量名稱,詳見表1

1量名稱的不規範用法與標準用法對照

不規範名稱標準名稱
重量質量
原子量相對原子質量
分子量相對分子質量
摩爾數、克分子數、克原子數物質的量
比重相對密度,質量密度
比熱比熱容
含量物質B的質量含量、體積含量、量含量
重量百分濃度質量分數
體積百分濃度體積分數
當量濃度、摩爾濃度物質B的量濃度、濃度
紅細胞壓積紅細胞體積分數
放射性強度〔放射性〕活度
電流強度電流

2)建議:在日常生活中重量是質量的同義詞,重量按習慣仍可用於表示質量,但是不贊成這種習慣。在出版物中若單位符號為“kg”,則量名稱應為質量,若單位符號為“N”,則量名稱應為重量重力。如應將體重乾重濕重改為體質(量)幹質量濕質量等,但在短期內一般人都很難接受這種改變,如將體重改為體質還易與衡量身體好壞的體質混淆,是繼續保持原來的量名稱,還是逐漸適應並改用新的名稱值得探討。國家標準中其它的量名稱較為合理準確,不會引起歧義,均應改過來,如尿比重應改為尿的相對密度百分濃度改為相應的質量分數體積分數等。有關濃度含量由於其概念及問題較複雜將在下面單獨討論及分析。

(二)量符號:

1)不規範用法:新的標準中對量均給出1個或1個以上的量符號,對其大小寫,正斜體,上下角標均有明確規定。量符號的不規範使用主要是不符合以下的幾點要求:a.應使用新標準中規定的量符號,不要以英文縮寫代替量符號;b.量符號都必須用斜體,但p H當量符號使用時須用正體;c.量符號一般為單個拉丁或希臘字母;d.不能把化學元素符號作為量符號使用,H2O =2∶1e.下標:表示物理量符號及表示數的字母符號用斜體,其餘均用正體。收集常見的不規範的量符號並與標準量符號對照如下,詳見表2

2常見不規範量符號與標準量符號對照

量名稱不規範符號標準符號
質量M,W m 
時間T t 
f,N F 
速度V v 
壓力,壓強P p 
攝氏溫度T(℃) t,θ 
頻率ω f,ν 
磁感應強度H,FB 
光量Φ,(Φv) Q,(Qv) 
B的濃度CB cB 
相對原子質量Ar Ar 
相對分子質量Mr Mr 
B的質量分數ω W 
B的體積分數ψB φB 
酸鹼度PH, Ph pH 

2)建議:使用量符號原則上要遵循上述的幾點要求。過去通常用英文字母縮寫來代替量符號,表面上看似乎很直觀,但實際上是違反了量符號的有關規定。例如誤用“T”來做攝氏溫度的量符號,GB3102.4-93中規定“T”是熱力學溫度的量符號,其單位是開爾文(K),“t,θ”才是攝氏溫度的量符號,其單位是“℃”,儘管“T”“t”只是大小寫的不同,所代表

留言